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胡森铭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,2024年我国家电出口额达1124亿美元,同比增长14.0%,再创历史新高。 广交会,作为中国外贸“晴雨表”与“风向标”,见证着“中国制造”到 “中国智造” 的华丽转身。在全球贸易环境动荡的大环境下,广交会上的老朋友们是如何应对的? 第137届广交会人头涌动。潮新闻记者 胡森铭 摄 初入全球市场,用质量说话 回顾出海历程,海尔海外电器产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庆福颇为感慨:“20世纪80年代,很多中国企业开始出海,不少企业选择代工贴牌之路。海尔在初出国门时,毅然拒绝贴牌代工的捷径,选择更为艰难的自主创牌、高端创牌之路,用了26年的时间才实现海外市场的营收平衡。” 26年的时间,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坚持这么久。张庆福表示,海尔出海选择了最难的起点,下棋找高手,从最难突破的欧洲、美国市场起步。 1990年,当着德国经销商的面,海尔团队把4台海尔冰箱样机的商标撕掉,混在德国产品里一起测试“盲选”,结果海尔的产品以质量出众获得更多德国经销商认可,当场签订2万台产品的采购合同。这是海尔产品第一次跨出国门。 同样是德国市场,1991年,创维携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彩电亮相德国柏林电子展,凭借国际领先技术,首秀即斩获2万台订单。创维集团新闻发言人兼品牌部部长陶双华向潮新闻记者表示,创维从成立之初,就以全球市场为目标,致力于让用户用上好用、好看、耐用又实惠的产品。 1998年,格力全球初始第一站就选择了在巴西。格力国际业务员杨铭婷回顾道,那时的巴西市场,早已被国际巨头牢牢把控,本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还停留在廉价和低质量的标签上。 “高额的关税壁垒如同一道坚固的高墙,格力的团队成员都不禁疑惑‘真的能在巴西站住脚吗’?”杨铭婷说,“面对开局困境,格力选择直面困难。2001年,格力直接在亚马逊心脏地带设立巴西工厂,在巴西销售的空调基本出自巴西工厂,通过100%运营自主品牌和本土化经营,为格力打开了巴西市场的认可。” 中国制造广交世界 陶双华表示,全球 80 亿人口的庞大市场蕴含无限机遇,正如广交会“广交世界,互利天下”的核心理念,唯有积极拥抱全球市场才能实现持续发展。当前,中国家电已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,但发展潜力远未释放,未来全球市场增长空间依旧广阔。 创维集团2024年全年业绩报告显示,2024年,海外市场的营业额约人民币157.6亿元,占本集团总营业额的24.2%,业务覆盖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。全球布局有15个研发中心和19个制造中心。 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,广交会是至关重要的平台。陶双华告诉潮新闻记者,广交会拥有悠久历史,在全球市场上有稳定的口碑认证。创维在广交会亮相,不少境外采购商都认为这是一种背书认可的证明。我们很多老客户都是来自广交会见面维系,同时我们也非常欢迎在广交会期间结交更多新客户达成合作。 同样作为广交会老朋友的海尔,已经连续参加广交会37年。根据评测机构欧睿国际排名,海尔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第一。 张庆福表示,这些年中国制造与世界交朋友,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。这些年,在广交会境外采购商对中国家电的认知不再停留在价格成本优势,他更愿意讨论技术迭代、能效标准、智能体验等附加值,这说明中国制造已逐渐成为品质和创新的代名词。 目前,海尔已在全球拥有35个工业园、163个制造中心、超过23万个销售网点,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0亿用户。这背后,是研发、制造、营销“三位一体”本土化策略和坚持自主品牌长期主义的成果。 除了巴西,2024年,格力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,自主品牌占出口总额70%。其中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中自主品牌占比超85%。杨铭婷介绍,2012年,格力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首次亮相,向消费者传递“中国的格力,世界的格力”品牌形象。 在全球市场上,格力则是用技术与世界交朋友。过去,欧美市场一直以高标准门槛和高环保要求对待中国制造著称,格力拿出核心技术与欧美市场交朋友。 在2024年,格力制造了首款R290变频冷暖分体机Charmo系列,取得IEC新标准TUV认证中国首张证书。目前环保冷媒R290已经应用于格力的分体机、窗机、热水器、Versati等家用、商用的全产品矩阵中,不仅为欧洲市场提供了最佳热泵组合方案,也完成了减少碳排放的目标。 互利开放应对全球贸易变局 张庆福透露,全球贸易环境不稳定性并非今天才存在,海尔在全球化过程中一直准备好了应对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的措施。“我们在中国制造核心技术加持下,供应链实现全球协同,一旦某一区域出现变动,可以从其他区域及时完成协调。同时,坚持以全球引领的开放创新体系,支撑本土化高效创新。”张庆福说。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,这届广交会上的新品X11洗衣机,正是由中国、澳洲、欧洲、美国不同研发中心协同出方案,最终落地中国制造的产品。张庆福认为,研发全球开放创新,中国制造的创新效率和质量都将更胜一筹。 杨铭婷解读道,经过多年全球化的经验,破除全球市场对于中国制造的“有色眼镜”,我们不仅要走出去,还要走上去。正如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一再强调,“一个品牌走出去更多的是要有一个很好的技术支撑,只有技术才能改变品牌形象。” 除了产品技术的研发,格力电器在国际标准化道路上不断开拓,积极牵头和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外标准62项,加入国际国外标准组织37个,在ISO、IEC等国际组织中承担38个专家职位。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院长曲宗峰向潮新闻记者表示,面对全球贸易环境变局,我们中国家电需要先稳定原有的市场份额。同时,中国家电在产业链制造上有着全球绝对优势,如何发挥在技术和制造上的领先性,是对抗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的关键议题。 陶双华认为,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局并不影响全球市场拥有广阔空间的基本盘。历经多年全球市场的布局,面对全球贸易环境变化,已经拥有多个方法应对。创维在2014年收购非洲SINOTEC,2015年收购德国METZ、印尼东芝工厂、欧洲STRONG 集团。 “这些品牌坚持本土化策略,当地区贸易需求变更,本土化的品牌将成为最好的应对手段。”陶双华说道,“全球市场前景广阔,增长潜力巨大。中国企业以开放之姿融入全球市场,就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,把握机遇、直面挑战,实现更大突破与发展。”
|
GMT+8, 2025-4-29 22:19 , Processed in 0.027920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2
© 2001-2011 Comsenz Inc.